新风尚·在一线 | 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者

   作者:邢均健       日期:2024-05-21   

十年前的初夏,浙能集团吸收式合并重组长广集团。多年来,我们始终都能看到长广奋斗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是时代的缩影,是汇聚成新征程中长广集团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

“小革新解决大问题”

深夜,长广生物质电厂的检修工作群“叮叮咚咚”响个不停,原来是群里传来了生物质电厂2号机组并网的好消息。这次点火采用了新的点火方式——床上和床下点火结合,而这点火方式的来由与运行部主任陈大庆密不可分。

运行人员密切监视机组运行参数,确保机组各项工况正常。 邢均健 摄

原来,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有两种点火方式,一种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下点火,另一种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上点火。所谓床上床下点火的结合,就是要有效缩短点火时长,控制好炉膛升温升压等关键指标。

陈大庆把新点火方式的想法告诉了当值的班员。起初有位班组安全员提出异议怕有安全隐患,锅炉班长徐华新站出来说:“只要安全可控,就应该努力尝试!”“好,那我们说干就干!”陈大庆拍板。

试验点火开始后,床温逐渐上升,约摸一小时,效果立竿见影。可不多久,床温快速升高且超出范围,紧接着又迅速降低,这一起一伏使大家的心也跟着坐了趟过山车。

初次试验结果虽有不理想的地方,但在后来的一次重启锅炉中,按照上次积累的经验和改进的方法,点火时长被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床上与床下点火的方式成功了。基于成功的尝试,再提炼总结量化操作,今后将在各值进行推广,技术成熟后形成规范并写入运行规程。

“厂子就是咱工人的家”

长广水泥分公司是2020年为安置长广集团富余职工就业而成立的单位。这些年,全厂职工怀揣感恩之心,立足岗位、努力奉献,用一个个拼搏实干的身影诠释了“企业好,职工才能好”的真实写照。长广水泥分公司制成车间副主任张建文就是其中之一。

图为工作中的张建文。 袁文革 摄

工作中的张建文,始终坚持把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放在首位,在生产现场走走瞧瞧,是他每天工作的“必修课”。要是碰上影响生产安全的人和事,他发现一个、整改一个。因此,常听见工友说他是“一根筋,爱较劲”。可张建文毫不在乎,“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就是他对待安全生产工作的严谨态度。

为了更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张建文自学水泥生产工艺,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近年来水泥市场疲软,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是摆在车间面前一道攻关课题。张建文通过现场反复论证和查阅相关资料,大胆提出将原来振动筛进料工艺改为滚筒筛进料工艺的设想,来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安全隐患,并自己设计改进图纸,使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稳定且安全可靠。

一天深夜,值班人员打来求助电话“磨机启动后突然跳停,排查多处找不到故障原因”。他顾不上多想,穿起衣服就从家往厂里赶。到达厂里后,他便与同事们一头扎进现场查找故障,工作到次日凌晨才彻底解决问题。由于抢修及时,有力保障了白班期间的设备生产安全。大家都夸他节骨眼上顶得住,他却说:“厂子就是咱工人自己的家,企业好,咱们才能好。”

“不能给别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消防技术服务是近些年开始在社会上推广兴起的服务业。2018年,长广集团为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把目光瞄向了消防技术服务领域,束和勇带着使命来到了这个小组。

图为束和勇(左)正在讲解消防技术操作规范。 邢均健 摄

束和勇是浙能应急救援中心消防大队消防技术服务小组的负责人。这项业务起初并不是一帆风顺,为尽快带领小组工作走向正轨,束和勇常常是白天连着晚上干,周末继续来加班。在他和全体组员的努力下,实现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如今业务已成为了浙能救援继消防、安保、培训后的第四大产业支柱。

在一次火力发电厂的消防安全评估中,他和同事对一处检查点产生了争议。面对一处位于楼道拐角的被一只花架堵得严严实实的墙式消火栓,他们必须把这问题如实记录在册,且指出发现的问题的依据。在场都是拥有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技术人员,对于各种消防理论熟练掌握,一时说不出依据。有人说要不算了,这种一眼就能看出的问题没有依据也没事。

可束和勇不这么想,他是消防员出身,他要从消防评估从业者和为业务方消防安全角度来考虑问题。他思虑了一会,郑重地说:“如果没有依据支撑,他们又怎会充分重视、教育整改。况且,一件小事才能彰显出我们工作的严谨、细致与专业性。我们不能给别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他的话赢得了大家打心底的赞同。后来,束和勇在《消防法》中找到依据写入了报告中。也正是因为束和勇严谨、专业和细致的态度和作风,业主方对他们此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这群可敬可爱的奋斗者们用身体力行展现了新时代长广人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资讯

免费视频永久视频视频视频色哟哟官网导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